上海演藝界發聲拒毒 呼吁同業潔身自律做表率“明星吸毒”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今年以來,先后有李代沫、張耀揚、張元、寧財神、張默、何盛東、高虎、房祖名、柯震東等至少9名演藝圈人士因涉毒在京深陷囹圄,其中,張元、張默等人已不只一次“染毒”。本月13日,重慶演藝公司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與北京42家經紀機構和表演團體簽訂 《北京市演藝界禁毒承諾書》,承諾不錄用、不組織涉毒藝人參加演藝活動,凈化演藝界隊伍,不為他們以涉毒為噱頭進行炒作提供平臺,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 昨天,上海市演藝界相關人士和機構紛紛表示,演藝圈從業者應潔身自好,與毒品劃清界限,作為公眾人物更應為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做好表率,樹立正面形象,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塑藝術形象,更要樹生活人格形象 “請廣大觀眾監督我們” “我們堅決反對演出界人員涉毒、吸毒!”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向記者表示,上海是一座擁有許多現代美麗劇場的國際大都市,“作為具有公眾演示及引導作用的所有表演藝術人員都應以文明的言行自律,樹立公眾正面形象。上海演出行業協會倡議所有演藝界從業人員都應自覺踐行負責任、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負眾望。” “藝術家不僅要塑造好藝術形象,更要塑造好自己的生活形象。”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說,上影集團將一如既往地對集團所屬演藝人員進行藝德方面的嚴格要求與預警,并呼吁全集團、全行業共同關注和參與禁毒工作,“電視、電影傳播力強,因此要倡導體現民族精神、核心價值觀正能量的作品和行為舉止。不少老藝術家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謝晉、孫道臨、張瑞芳、秦怡等上影老藝術家受到幾代人的尊敬和喜歡,既是尊敬他們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更是尊敬、認可他們的人格形象。” 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說,作為演出組織者在組織演出時,要弘揚正能量,體現正確價值觀。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劇場專業委員會主任、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林宏鳴說,“全社會在弘揚、倡導正確價值觀,文藝工作者和藝術機構責任重大。” 上海文廣演藝中心總裁吳孝明說,明星不僅要從自身做起戒毒、防毒,也要引導大眾不觸犯道德和法律底線,“我希望涉毒現象能在大家的努力下不再蔓延。目前,上海演藝界還未發生類似情況,希望廣大觀眾一起來監督我們。” 演緝毒女警,更為演藝圈涉毒痛心 “能警示青少年就滿足” 上海寶山滬劇團團長華雯在滬劇舞臺上塑造過“緝毒女警官”形象,為此曾在戒毒所體驗生活。她說;“演過緝毒女警,見過吸毒的人,而且身為一個演藝行業從業者,我對演員、明星、公眾人物吸毒特別痛心。” 華雯回憶,寶山滬劇團創作演出《緝毒女警官》 已是20年前的事了。“我們去殷高路的戒毒所生活,待了一個多禮拜。走進那個大門,我感到震驚:那些戒毒人員里,有的曾經年少有為、家財萬貫,卻因吸光家產、家破人亡;有的女青年,學歷高、長相美,最終的歸宿是在鐵窗里……” 華雯說,《緝毒女警官》 上演不久出現一個奇特現象:很多成年觀眾觀看后,又帶著他們的孩子再來看一遍。為此,華雯又特意做了個“學生版”,去各個學校演出。“當時是寶山滬劇團最困難時期,學生場演一場虧一場,但我還是咬著牙,做了300多場學生場演出。如果因為我的演出,能讓一兩個孩子有了‘終身不碰毒’的決心,我就心滿意足了。” 畸形標準下,明星涉毒非偶然事件 “正行業風氣時不我待” “我們演藝界的年輕人到底怎么了?”主持人曹可凡認為,社會和媒體對于明星行為失范負有責任。“演藝界名人發生類似事件并非偶然。在以‘眼球率’決定一切的畸形標準下,年輕人出了點名,就被嬌慣得無法無天,很多錯誤行為被一再縱容。媒體追逐眼球效應,追逐所謂熱點明星,而熱點竟以負面新聞居多。這些本應是明星負面資產的新聞,反而成了眼球效應的正資產。” 曹可凡提出,在唯收視率、唯眼球率的當下,糾正這種畸形和扭曲的“標準”已時不我待,“想象一下,犯了錯、犯了罪的明星在監獄里晃了一圈后回到社會,反而成了更有名的公眾人物,并獲得更多關注資源。年輕人肯定會疑惑:他們犯過罪又如何?進過監獄又如何?他們不是混得挺好嗎?這樣,我們拿什么來談榮辱觀?又拿什么去面對今天和未來的年輕人?社會需要寬容犯錯的人,但不可以縱容這樣的錯誤行為。”他呼吁,演藝和媒體業應出臺相關政策標準,讓媒體真正成為道德的風向標。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楊紹林認為,應通過市場和行業環境對演藝圈的年輕人進行約束,“時代不一樣了,過去演藝業都是單位人,現在自由人越來越多,分屬不同經紀公司,更要加強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教育和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