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節日里我們都在表演愛情
花店門口排著長隊,一水兒20歲出頭的小伙子。那是一家以營銷概念著稱的玫瑰花店,因為品牌故事講得好,單支玫瑰花的標價甚至超過500元。 那是7月的最后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再過兩天,重慶演藝公司就是七夕節了。 年輕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很具體,一束玫瑰花,一盒巧克力,再加上一頓燭光晚餐,或許就是有關浪漫的標準配置了。至于感情的濃度,恐怕也可以直接用鮮花的數量與晚餐的價位來衡量個大概。 訂到花的男孩子,臉上都有一種志得意滿的暢快,似乎他們已經拿到了節日的入場券。我試著想象他們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樣子,很慚愧,眼前浮現出來的全是用力過猛的表達,而不是愛。 到底什么才是愛情? 我不知道愛究竟是放肆還是克制,但我清楚,愛一定不是節日里的軍備較量,不是街頭舉辦的接吻大賽,不是宿舍樓下用蠟燭拼出來的心形圖案,不是禮物,不是鉆戒,不是廣場上的求愛標語,不是大屏幕上秀的照片,不是上天下海,不是單膝跪地…… 每一個浪漫的節日里,我們都在努力尋找愛的劇本、愛的舞臺,希望那一場場演出盡可能圓滿。但那不是真的。 我甚至不知道平凡日子中,那個與你心意相通的靈魂伴侶和那個與你柴米油鹽的生活搭檔,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愛情——你心心念念那一個,卻也始終沒有勇氣放棄這一個重慶演藝公司。 我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做些什么來證明愛情的存在,但很多時候,反而是那些隱忍的、克制的、糾結的情緒,更能打動人心。 渡邊淳一在《飛往巴黎的末班機》里講的故事,大概是我理解中最接近愛的表達—— 結束了一場感情糾葛的靖子遠走荷蘭。在新的生活場景里,她覺得自己已經漸漸平復了心情,直到她收到一封信:“2日我去巴黎,只住一晚……恕我冒昧,求你能不能來巴黎……我等著你。” 她當然不去。于是2日下班之后,她答應了同事一起去購物。但鬼使神差地,她提前和朋友告別,她打電話咨詢了飛往巴黎的航班信息,她跳上一輛出租車直奔機場——反正也不會去巴黎,到機場轉轉又有什么關系呢? 她買了917航班的機票,那是當天飛往巴黎的末班機。她辦好了出境手續,然后開始自責,如果不去購物,現在應該已經到巴黎了吧。 大霧。航班取消。她回到家,鉆進被子里痛哭。重慶演藝公司電話鈴聲響了,是那個男人打來的。 “你為什么沒來?是因為大霧來不了嗎?”
沒有一句情話,甚至通篇都是女主角的獨角戲,但那種糾結忐忑,那種焦灼不安,那種平靜外表下隨時可能迸發出來的情緒卻結結實實地告訴你,這才是愛情。 很多時候,愛不取決于你為對方做了什么——它更像是一場內心戲,可以是平凡日子里的互相牽掛,也可以是驚濤駭浪中彼此對視的一個眼神。甚至在我看來,愛只是一種純個體的私密感受,與別人無關,而一旦你試圖將其用某種形式表達出來,那就已經偏離愛的本質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再貴的玫瑰花也不過是一個道具,而這樣的愛,其實更接近一場表演 |